根据各位所提的意见,参考资料从今天起开始贴在文章结尾处,有需要的可以自行下载。只是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以后文章改成星期一、三、五更新,请各位谅解一下。
1
财阀的形成
由于西南战争的军费开支以及滥发纸币导致日本的财政濒临崩溃,1881年纸币对银币的兑换比暴跌至1.7比1,物价上涨幅度超过30%,时任大藏卿的松方正义提出以紧缩财政、整顿纸币和推进官营事业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史称“松方财政”。1882年日本设立央行后开始回收滥发的纸币,至1885年共回收约1.2亿日元旧纸币,占流通总量的40%,同时发行可兑换银币的“日本银行券”。(附件1)
松方财政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推动官营企业的私有化。1880年,明治政府拥有超过50家官营模范工厂,但由于管理效率低下,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881年后,日本政府开始分批出售这些企业,允许买家以分期方式支付款项,官营企业的评估价通常低于实际建设成本,折价幅度在30%至50%之间,1884至1896年间日本政府共出售32家官营企业,这一政策直接促成了民间财阀的迅速崛起,并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附件2)
三井家族于1888年以455万日元的价格收购三池煤矿,三池煤矿在官营时期(1874-1887年)的年均煤炭产量约为3万吨,三井接手后通过引进英国采矿技术,1891年增至7.8万吨,1900年后突破40万吨,1910年代更是超过200万吨。三井物产通过获得三池煤矿的独家销售权迅速扩张,垄断了对亚洲市场的煤炭出口业务。(附件3、4、5)
三菱家族在1884年6月承租了长崎造船所,1887年6月以52.7万日元收购,分50年偿还;后经弥之助申请一次付息折现,实际仅用约9.1万日元现金即取得产权,日本政府在该厂前后投入了113万日元。1887年3月日本政府将排水量665吨的退役军舰“磐城号”无偿转让给三菱,该舰经改造后成为日本第一艘钢制商船“须磨丸”。
图片
(长崎造船所)
1885年9月,在日本政府的斡旋下三菱海运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成立日本邮船,注册资本1100万日元,由三菱掌握经营权,公司自成立起即享受“邮件运输航线补助”,最初每年约88万日元,到1893年日本邮船已拥有54艘船舶,总吨位达到6.3万吨,先后开通了上海、釜山、海参崴等定期航线,基本垄断了日本对外主要近洋航线。(附件6)
1877年古河市兵卫实际接管了足尾铜矿的经营权,并于1884年11月以23.8万日元的价格收购。1885年古河市兵卫斥资32万日元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转炉、电解精炼及水力发电设备,建成本山新式精炼厂,技术改造后铜产量从1887年的450吨增至1890年的1200吨,占到1890年日本全国铜产量的40.3%。(附件7、8)
官营深川水泥制造所因累计亏损7.9万余日元,于1884年7月以6.2万日元、分25年付款出售给浅野总一郎与涩泽荣一合资设立的“浅野水泥株式会社”。收购后又追加投资25万日元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回转窑技术,水泥产量因此从1890年的3.2万吨增长至1893年的6.8万吨,其产品主要供应给日军的军事要塞建设和国家铁路工程。(附件9、10)
2
财阀对时机的把握
日本政府在日俄战争期间共支出17.2亿日元,其中约60%用于军事采购和物资调配。三井物产作为陆军主要供应商,仅军需订单就使其年度利润从1903年的350万日元增至1905年的820万日元;三菱财阀则依托长崎造船所,在战争期间为海军维修和改造战舰,其船舶事业部1905年利润达480万日元,是1903年的3.2倍;住友矿山铜产品销量从1903年的850吨增至1905年的2400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列强暂时退出亚洲市场,给日本财阀带来空前机遇。1914-1918年,日本出口总额从5.9亿日元增至19.8亿日元,三井物产1918年经手的进出口额达9.4亿日元,其分支机构从1914年的45处扩展到1919年的126处,覆盖全球主要港口。因国际铜价从1914年的每吨98英镑涨至1918年的142英镑,1917年古河财阀的足尾铜矿利润达2100万日元,相当于战前年均利润的7倍。浅野财阀的水泥产量从1914年的45万吨增至1918年的120万吨。
图片
(足尾铜矿)
1920年爆发的战后经济危机,对日本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大量中小银行因不良债权和挤兑风波而破产。这一危机为资本雄厚的财阀提供了兼并整合强化金融支配力的历史机遇。三井银行在1920年至1923年的四年间共兼并了7家地方银行,不仅获得了被收购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地方网点,更将其影响力深入至关东、中部等地方产业核心区域。其存款总额从1920年的5.8亿日元迅速增长至1923年的9.1亿日元。
至1927年昭和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财阀银行已确立了在金融业的绝对支配地位。1926年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第一银行这五大财阀系银行的总存款额达到了24.3亿日元,占全国普通银行存款总额的24%。其中,三井银行以11.87亿日元的存款额独占11.7%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首位。
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及其引发的“震灾票据”问题,为财阀银行提供了另一个特殊的扩张契机。安田银行一方面大量收购因地震而成为不良资产的“震灾票据”,从而以极低成本获取了大量抵押不动产和债权;另一方面,它趁机兼并了多家陷入困境的中小银行。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安田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从1920年的128家急速扩张至1925年的216家,存款规模也从1923年的4.2亿日元猛增至1925年的7.3亿日元。(附件11)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主要财阀利用这一时机加速产业整合与垄断化进程。1929年至1931年间,三井通过其控股的东洋棉纺株式会社(东洋紡绩株式会社)先后兼并了18家中小纺织企业,这些兼并累计耗资1.2亿日元。通过这次整合,东洋棉纺的纱锭数量从1929年的30万枚迅速扩充至1931年的85万枚,1931年公司棉纱产量达13.5万吨,棉布产量达4.8亿码,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企业。
三菱财阀在煤炭领域的扩张同样引人注目。1932年三菱矿业株式会社以850万日元收购了朝鲜半岛的兼二浦煤矿(年产能力200万吨),同时以620万日元收购了北海道的夕张煤矿(年产能力150万吨),这两项收购使三菱矿业的煤炭总产能达到780万吨/年。(附件12)
图片
(夕张煤矿的老式蒸汽火车)
1931年,住友伸铜株式会社在大藏省的支持下,兼并了大阪铜加工协会下属的5家主要企业,这次兼并涉及的资本金总额达到1800万日元,住友出资1200万日元获得控股权。兼并完成后,住友的铜材加工能力从年产3.8万吨提升至9.2万吨。(附件13、14)
至昭和初年(1926-1930),日本主要财阀通过系统性的资本整合与产业兼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垄断体系。截至1930年末三井直接控制的重要企业达130家,资本金总额达16.23亿日元,其中直属子公司15家,关联公司115家。三菱财阀控制了97家企业,资本总额12.18亿日元,其中重工业领域企业占总数量的63%。在金融领域,财阀银行形成绝对支配地位。三井银行、三菱银行、住友银行、安田银行和第一银行这五大财阀银行,其总资产占全国普通银行总资产的38.7%。
3
财阀的利益联盟
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财阀通过系统性的政治献金与人事渗透深度介入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1905年9月,政友会总裁西园寺公望正式组建“财界顾问团”,其核心成员包括三井物产常务理事益田孝、三菱合资会社理事庄田平五郎、第一银行总裁涩泽荣一等12名财界代表。该顾问团每周三在政友会总部举行政策磋商会,参与起草《铁路国有化法案》。(附件15、16)
财界顾问团在法案起草过程中提出国有化补偿金应以五分利公债支付,收购价格按过去五年平均利润的20倍计算,这些条款最终被写入1906年3月颁布的《铁路国有法》,日本政府为此发行了4.8亿日元铁路公债,其中三井银行承购1.2亿日元,三菱银行承购0.8亿日元。在政治资金方面,1909年至1918年间政友会通过三井财阀的渠道接收的政治献金据信达300万日元;宪政会则从三菱财阀获得280万日元。
1918年9月原敬内阁成立后,日本政界与财阀的利益交换机制进入制度化阶段,原敬内阁的18名阁僚中,有6人担任财阀关联企业的职务,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兼任三井银行监察役(监事)、通信大臣野田卯太郎兼任日本邮船株式会社顾问、农商务大臣山本达雄兼任三十四银行(三井关联银行)监察役、铁道大臣元田肇兼任三菱造船所顾问、内务大臣床次竹二郎兼任日本炼钢所(三井系企业)顾问、文部大臣中桥德五郎兼任大阪商船(住友系企业)顾问。(附件17)
图片
(原敬内阁)
这种人事交融直接体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1918年11月至1919年3月期间,陆军省就《军需工业动员法》草案召开听证会,每次均有财阀代表参加,其中三菱造船所社长岩崎小弥太、住友钢管厂长铃木马左也、三井物产军工部长森村市左卫门经常出席,这些代表提出的“国家应补偿私人军工厂设备投资”、“确保军需生产利润率”等建议,都被纳入1919年4月颁布的条文中。
1921年度日本政府向私人企业支付的军工投资补贴总额达1200万日元,其中三菱长崎造船所获得280万日元,川崎造船所获得240万日元,住友钢管厂获得190万日元,三井系日本制钢所获得170万日元。
1924年护宪三派内阁成立后,政党和财阀之间建立了制度化的政策协商机制。该机制于1924年7月正式启动,每月5日在首相官邸举行会议,与会者包括首相、大藏大臣、商工大臣以及财阀代表,固定出席的财阀代表包括三井合名会社常务理事团琢磨、三菱合资会社理事乡诚之助、住友总本店理事铃木马左也以及安田银行行长结城丰太郎。1925年三井的团琢磨提出“应降低企业法人税税率”的要求,随后在1925年度税制改革中,法人税税率从10.5%降至8.5%。
1927年《银行法》修订过程中,财阀通过这一机制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27年2月至5月期间,五大财阀银行(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第一)的代表共同向大藏省提交修改意见,包括将银行最低资本限额从100万日元降至50万日元;延长地方银行的整顿期限从3年至5年;放宽分支机构设置限制等。1927年日本银行中资本金在50-100万日元的地方银行共有98家,其中三井系控制18家,三菱系控制12家,住友系控制9家,资本限额下调使这些银行得以继续生存,避免了被兼并的命运。
1928年日本实施第一次男性普选时,政治献金规模达到空前水平。政友会在该年度获得的政治献金总额为800万日元,民政党获得的政治献金总额为600万日元。作为政治回报,1929年7月民政党内阁通过的《重要产业统制法》充分体现了财阀利益,在该法案起草过程中三井银行常务理事池田成彬提出“产业统制应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建议,最终的法律条文变成“各产业成立统制委员会时,须以该产业中资本金前五位的企业为主体”;“统制委员会作出的生产配额、价格协定等决定,经商工大臣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当时资本金前五位的企业均属四大财阀体系。
法案通过后,财阀代表直接进入政策决策机构。商工省在1929年8月成立的“产业统制委员会”中,三井财阀的池田成彬任金融分科会长,三菱财阀的各务谦吉任重工业分科会长,住友财阀的小仓正恒任有色金属分科会长,该委员会在成立后三个月内制定了20个行业的统制规则,其中18个法案直接采用财阀企业提出的方案。(附件19)
1931年犬养毅内阁时期,日本政财勾结关系达到新的高度。三井财阀自1931年12月起通过其最高决策机构“木曜会”向政友会每月提供50万日元政治献金。作为回报,犬养内阁于1932年1月批准了三井财阀的满洲投资计划,三井获得了在满洲的5项特许权,包括抚顺煤矿的新采区开采权、大连港专用码头建设权、奉天铁路附属地商业开发权等,其中仅抚顺煤矿西露天矿开采权就涉及面积达15平方公里,预估煤炭储量3亿吨。
1932年3月成立的“日满产业统制委员会”进一步制度化这种政财勾结关系,该委员会由30名委员组成,其中财阀代表占18席,包括三井的池田成彬、三菱的吉川贤一郎、住友的小仓正恒等。委员会在1932年主导制定了《满洲经济建设纲要》,三井财阀通过该纲要获得了抚顺煤矿第3采区的独家开采权,三菱财阀获得了鞍山制铁所的经营权,住友财阀获得了本溪湖煤矿的开采权。(附件20、21)
这种政财勾结体制导致国家政策严重偏向财阀利益,在产业补助金分配和法律制定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1929-1936年八年间日本政府通过《重要产业统制法》《工业补助法》等法律提供的产业补助金总额为2.3亿日元,其中1.75亿日元流向了财阀关联企业。
4
财阀与政治腐败
政党与财阀的深度勾结在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引发了系统性的政治腐败。1914年发生的西门子事件是首个被公开揭露的重大国际军工贿赂丑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日本代表卡尔·里希特在1911年至1913年间,通过海军省舰政本部技术军官藤井光五郎少将,向海军省官员行贿28万日元。其中海军省主计课长松本和收受现金12万日元,舰政本部第三部长藤井光五郎收受9万日元,其余7万日元分给9名中层官员。
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军舰无线电信设备的优先采购权,1912年海军建造的“金刚”号战列舰无线通信设备采购合同中,西门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35%的价格中标,合同金额达82万日元。1913年“扶桑”号战列舰的同类设备采购中,西门子再次以78万日元价格中标,而其竞争对手英国马可尼公司的报价仅为58万日元。
1914年东京朝日新闻独家报道此事,引发社会震动。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后,共有12名海军高级官员被起诉,其中松本和中将被判有期徒刑3年,藤井光五郎被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最终追缴赃款总额达35万日元。这一丑闻直接导致山本权兵卫内阁于1914年3月24日总辞职,海军大臣斋藤实也因此事件引咎辞职,日本国会随后通过《军需采购监督法》,确立三重审计与大臣副署制度。(附件22)
1926年发生的松岛游郭事件进一步暴露政财勾结的腐败。政友会干事长望月圭介于1926年1月在接受安田银行常务理事冈崎忠次郎在东京市京桥区松岛游郭举行的宴请中收受50万日元贿赂。贿赂目的是推动《银行合并特例法案》的通过,该法案规定“资本金200万日元以上的银行可豁免反垄断审查”、“地方银行合并时可享受三年免税待遇”。望月圭介在1926年2月18日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上,强行将该法案排入议程,并于3月2日操纵政友会多数席位通过该法案。
法案通过后,安田银行在1926年4月至1927年3月间,兼并了第三银行、十九银行、神奈川银行等12家地方金融机构,使其分行数量从1925年的216家增至1927年的328家,存款总额从7.3亿日元增至11.8亿日元。1927年东京地方法院最终判决望月圭介有期徒刑2年,但1929年11月获得天皇特赦。(附件24、25)
1931年三井物产煤炭部部长小林忠三郎通过中间人向铁道省运输局15名官员行贿120万日元。行贿目的是获取满铁沿线煤炭运输专营权,包括大连-长春间铁路煤炭运输的优先调度权、奉天编组站的专用线使用权、以及降低三井煤炭运输费率15%。1932年司法审判中,吉野信次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其余14名官员分别被判处1至3年徒刑,三井物产被追缴违法所得280万日元。
政治献金的非法操作成为系统性腐败的温床。1933年民政党副总裁町田忠治通过三菱合资公司秘密收取政治资金200万日元,伪装成地产交易款项逃避监管。这种腐败直接导致日本民众对国民政治信任的崩溃,日本海军青年将校在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政变声明中直指“政党和财阀的腐败是国政紊乱的根源”。1918年至1936年定罪的33名议员中,实际仅有9人服刑,其余均获缓刑或特赦,这种宽大处理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公正性的质疑。
附件下载:
附件1明治日本的大规模私有化和随后的增长英文版.pdf
附件2会計年度の変遷.pdf
附件3明治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和企业行动.pdf
附件4新竹地區煤礦史_上冊.pdf
附件5令和6年度地域観光資源.pdf
附件6太平洋海事评论英文版.pdf
附件7足尾铜矿400年英文版.pdf
附件8足尾銅山の鉱害防除遗産群.pdf
附件9近代日本水泥产业研究1871-1931.pdf
附件10水泥制造技术史英文版.pdf
附件11帝国的杠杆.pdf
附件12戦間期日本石炭産業.pdf
附件13大阪伸铜所.pdf
附件14UACJ株式会社技术报告日文版.pdf
附件15战后日本政府与市场关系论考.pdf
附件16日本帝国的兴亡中.pdf
附件17财阀集团与日本帝国主义.pdf
附件18則大戰則用日本行子中小民間軍需工業視間.pdf
附件19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产业政策的成长1925-1975.pdf
附件20满铁与伪满经济研究的若干问题.pdf
附件21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pdf
附件22浩瀚的大洋是赌场.pdf
附件23神奈川県高等学校教育会馆新闻简报日文版.pdf
附件24大正14年行政整理日文版.pdf
附件25財閥の改革者.pd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炒股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