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子上上去北京,可以选择飞机和动车,我们却选择了绿皮火车。
若干年前,绿皮火车乘得多。
上大学时就坐,寒暑假、节假日,排长队买票,挤破头皮上车,往往还没有座位,人贴人站着,一站上十个小时,也不觉得累。慢车偏多,一站一站地停,列车的速度上不来,恨不得下去推上一把。“大牛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在慢车上想到这话,反而笑不起来。车厢里闹哄哄的,南腔北调的话语荡来荡去,空气也浑浊,车厢里是可以抽烟的,蓝色的烟雾装了半车厢。
后来工作,我时而出差公干,绿皮列车自然是首选。近途,看看书,东张张西望望,车速虽慢,目的地还是踏踏实实到了。去北京也是夕发朝至,回程则是朝发夕至,时间不短。如何打发时间?除看书,就是喝个小酒。上车前作好准备,一瓶酒,外加花生米、猪耳皮等,临窗最好,不临窗也没事。列车一启动,小酒便喝上了,浅酙慢饮,在意又不在意酒。也请邻座的喝,若对上路子,你一杯我一杯,酒喝不停,话讲不歇,时间就过得快,十几个小时一点没困意。火车到终点站,一瓶酒恰喝干,喝得慢,酒劲早已过了,一点醉意没有,毫不影响公干。如此还有一好处,不小心就结识了好朋友,绿皮火车上结识的朋友,真得很。
一年临近春节,我和另一同事去做外调,大雪天坐绿皮火车,人多,没座位,我和同事基本上是被架起的,双脚不接地。这般足足六七个小时,终于有了一个座位,我和同事轮换坐,觉得幸福之极。外调很顺利,材料很扎实,也很能说明问题。回途,买上了坐票,我和同事打酒、买菜,一路小酒,如把年提前过起来。绿皮列车在雪原奔驰,似一片绿叶划开沉静的大地,眺望车窗外,满眼都是惬意。
再后来,远途要么飞机要么高铁、动车,既舒适,时间又短。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出行轻松、方便,“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绿皮列车大气,车速快,车厢里整洁、干净,乘客各得其所。
这次我提前一周在网上“抢”的软卧票,四人一个“包厢”,大有家的感觉。小孙子上上很兴奋,上下不停猴子般折腾。我和上上说些过去绿皮火车上的事,上上感兴趣,要到各车厢看一遍。
软卧、硬卧、硬座、餐车,我和上上走了一遭,一切井然有序。上上发现了问题——硬座车厢乘客稀落落的,软卧、硬卧车厢人满腾腾的。
经济好了,生活富足了,艰苦成了过去式。
炒股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